腿肿也会“要命”?突然中风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?

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“血栓”这个词,但你知道吗?血栓被认为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就像游荡在血管里面的“幽灵”一样,无论堵塞哪处的血管,血液运输系统都会面临瘫痪。血栓是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静脉血栓栓塞症这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共同诱因,并且血栓形成可在任何年龄、任何时间发生,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健康。

 

 

术后有这些症状警惕肺栓塞
 

广东省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防治联盟主席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、呼吸内科专家张挪富教授:

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,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,简单来讲就是静脉内形成了血凝块,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。血栓栓塞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,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血栓性疾病,因为它非常容易漏诊。

在住院病人,特别是急诊及内科住院病人中,9%的病人会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;在骨科手术,如髋关节置换、膝关节置换的病人中,超过30%~50%会发生下肢静脉血栓,所以骨科术后一定要重视预防。

有些住院的病人,准备出院的时候上厕所一下子晕倒了,这种情况往往是下肢活动少形成下肢静脉血栓,下床活动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病例。血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,症状隐匿,不容易诊断出来,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,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
 

久坐不动,
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!

 
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刘春丽教授:

静脉血栓栓塞容易发生于长时间住院、手术或骨折创伤、癌症、化疗的患者,年龄大于60岁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中风等,或者长时间不动、怀孕、坐月子人群,有易栓症家族史等。

其中,久坐不动是个非常重要的诱因,很多人坐飞机、玩游戏、打麻将或者脚扭伤后长时间卧床等都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。
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一项研究发现,每天长时间久坐不动,发生致命栓塞症的危险会增加23倍。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,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%,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。

手术、坐月子的朋友,一旦出现可疑症状,如小腿疼痛或者压痛,踝关节和足部肿胀,发红或者明显的变色,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咯血、晕厥,心跳加快,“肺炎”抗炎效果差……一定要及早就医。

 

腿肿也会致命?
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!

 
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教授:

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、疼痛、压痛、发红、发热等,如果这些静脉血栓一旦脱落,可以随着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,引发致命的肺栓塞,进入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,包括下肢水肿、色素沉着、湿疹、静脉曲张,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烂,发生“老烂腿”。

如果出现单腿肿,以及静坐、卧床时间久后出现的腿肿都要警惕深静脉血栓,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重点是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高危人群要重视定期筛查。
 

突然中风,
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!
 
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鲁明军教授:

虽然我们的心脏时刻在跳动,但也能形成血栓。有一个真实的病例,一位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房颤动病史的65岁患者,突然发生口角歪斜、左侧半身不遂、意识模糊等典型的“中风”症状,进一步查因显示,其右侧脑血管被血栓堵塞,而这些血栓竟然来自心脏!

为什么天天在跳动的心脏也会形成血栓?因为患者有房颤,心房丧失了节律性机械收缩致左心房、左心耳血流速度减慢、血液淤滞,容易形成血栓,栓子脱落后进入颈动脉和椎动脉系统,造成中风。所以房颤病人一定要提前预防血栓。

心脏最容易长血栓的位置在左心耳,特别是有房颤病史的患者,更容易形成“心耳血栓”,心脏血栓流到哪里就塞在哪里。如果堵塞冠状动脉,会引发心肌梗死;如果堵塞脑部血管,会引起中风;如果堵塞腹部血管,会造成肠道坏死、肾脾梗死,如果堵塞下肢血管,则会导致下肢疼痛坏死。
 

 
 
哪些人更容易在心脏里长血栓呢?
 

最常见的是有心房颤动史的患者,还有心脏瓣膜病、心力衰竭、心肌梗死形成室壁瘤的患者等。心脏血栓是可防可治的。对于预防房颤引起的心脏血栓,可以通过服用抗凝药物,或者心耳封堵术、射频消融等方法,及早干预、及早治疗,避免后患。

参考资料:
1、慢病界-2021-10-23-《腿肿也会“要命”?突然中风竟是心脏血栓惹的祸?》 来源:广州日报

 

版权声明

我们尊重原创,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,

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宣传素材。
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